【鉴史昭廉】“最能说”的濮阳人
2020-02-27 08:24 来源: 清风龙都

 张仪(?——前309),战国时期卫国人。著名谋略家、外交家、纵横家,连横派代表人物。

 张仪勤奋好学,志向远大,曾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捭阖之术。学业初成后,他先去楚国谋取功名,在楚相昭阳门下做门客,却备受排挤,被诬陷偷盗了楚相的玉璧而遭受了严刑拷打。其妻劝说:“你要是不读书,不游说诸侯,怎会遭此侮辱?”张仪说:“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?”其妻连忙回答:“在,不在的话,你怎能开口说话呢?”张仪自我解嘲说:“那就不怕,我营生的资本没有丢啊!”
 公元前329年,张仪来到秦国,遂向秦惠文君献连横之策,建议破坏六国联合,先与魏、楚亲善,最后再回头攻取魏、楚,迫使天下诸侯四面事秦,完成称霸大业。秦惠文君听后大赞张仪之策,遂以张仪为客卿。
  公元前328年,张仪先到魏国,将魏国的薄阳归还,并劝魏惠王说:“秦王对魏国如此亲善,魏国也应以礼相待……”魏惠王深感张仪论述有理,就把上郡15县献给了秦国作为亲善诚意。秦惠文君得知后,见张仪如此能干,遂任他为国相。次年,命张仪率军夺取了魏国的陕地。
 秦国想攻打齐国,而齐、楚合纵相亲。秦惠王便派张仪设计去离间他们。张仪先到了楚国,利用楚王的贪心,诈许秦国600里地作为齐楚断绝盟约的交换条件。楚王信以为真,与齐断交和秦结盟。离间目的达到后,张仪又辩称先前只是许自己封邑地6里。楚王遭受如此戏弄大怒,就发兵攻打秦国,结果被秦军打败,只好割让了两城与秦讲和。之后,张仪又来到齐国,对齐王说:“大王不如归附秦国,秦国就要联合韩、魏进攻齐国南部边境,让赵国军队南渡清河进攻齐国的北方,齐国一旦被攻破,大王即使再想归附秦国也不可能了。”齐王无奈,只好答应割让鱼盐之地与秦国讲和。
 秦惠王出于政治上的考虑,想用武关外之地交换楚国黔中之地。张仪就向秦惠王奏请出使楚国,结果被楚王囚禁。楚王欲杀张仪,以泄被欺诈献地之恨。张仪通过楚王夫人的帮助,终被楚王赦免。事后,张仪借机向楚王分析天下大势说:“现在秦国已拥有天下之半,兵多将广,战车千乘,储粮丰厚,又据山河之险、边塞之固,易守难攻。楚国如果现在以齐、楚为主合纵抗秦,实为不智之举。假如秦国攻打楚国西部,韩、魏一定会闻风而动。秦、楚本为邻亲之国,又疆土相连,如果两国修好,互派人质,相互通婚,对楚国是有益而无害啊。如今楚王您可借此机会调集兵力进攻宋国,不用数日就可攻占,而后再挥师向东,泗水之侧的12个诸侯国就全归大王您了。”楚王应允了张仪之策,与秦国重修旧好。
 从公元前328年开始,张仪长期为秦国效力,运用纵横之术,离散了赵、燕、齐、韩、魏等国的政治军事联盟,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,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立下了不朽之功。
 公元前309年,张仪病逝。
 同为鬼谷子弟子的纵横家苏秦说:“张仪,天下贤士,吾殆弗如也。”秦国丞相李斯赞颂张仪说:“惠王用张仪之计,拔三川之地,西并巴、蜀,北收上郡,南取汉中,包九夷,制鄢、郢,东据成皋之险,割膏腴之壤,遂散六国之从,使之西面事秦,功施到今。”

有诗赞曰:

荆楚南来又北归,
分明舌在不应违。
纵横捭阖为秦强,
一代名流耀星辉。

——选自《鉴史昭廉》阳市纪委监委编著


责任编辑: 屈秀铭
随手拍来监督
  • 版权所有:濮阳市纪委监察委
  • 地址:濮阳市金堤路532号 电话:0393-6667111
  • 政府网站标识码:4109000047 备案序号:豫ICP备1202355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