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升(生卒年不详),字翔汉,明代钧州(今河南省禹州市)人。年少家贫,刻苦读书。曾出仕,后辞官回家,耕读为业。一生清廉,人称“清白吏”。
李升素有大志,为人洒脱,不受礼法拘束。初任新安县知县,到任后天灾不断,全境大饥。为赈济百姓,李升用官印作担保向大户借粮,使千余户百姓得以全活。当地百姓皆称呼他为“救命菩萨”。
灾情缓解后,李升率领百姓兴修水利,生产自救,自发前来的农民全都不计报酬。苦干几年后,当地生产条件大为改善,粮食收成逐年增加。李升任满时,不仅还清了借粮本息,而且官仓充盈,民贮殷实。
由于政绩显著,李升被提升为山东东平府太守。当地民风彪悍,盗贼遍地,百姓无法安居乐业。李升根据实地情况,制作了善、恶牌两面,高竖于衙门两侧,后来又增制八面,竖于城门两侧,把核实过的好人、坏人的名字分别写在善、恶牌上,以示标榜和劝诫。许多为富不仁者,偷偷给李升送银子,想把自己的名字写到善牌上。李升先把银子充公,再让其写一保证书,为本乡贫困农户代交三成田租,方可进入候选名单。又有恶人给李升送银两,求其将自己的名字从恶牌上抹掉,李升也先将银两充公,再令其左右30户乡邻为其担保,才将名字从恶牌上抹去。如此一来,坏人纷纷洗心革面,做好事蔚然成风,社会秩序逐日安定。
李升出身寒微,深知民间疾苦,故勤政为民,最终积劳成疾,辞官归里。回到故里时,囊空如洗,无以安家。其弟李晃只好将自己开垦的数亩荒地相赠,李升才得以务农为生,一生清贫,乡里送匾曰“清白吏”。
【短评】
一句清白吏,多少勤苦难。清白不是一阵子,而是一辈子。清白的名声不会从天而降,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老百姓看在眼里,心中自然有杆秤。李升的事迹启迪我们,不仅要“知善知恶”,还要“为善去恶”,扶正祛邪,在自己的职位上兢兢业业、如履薄冰,才能做到知行合一,担当得起“清白”二字。